Search

•育兒喃喃•
《孩子的挑戰or挑戰孩子》

孩子成長過程難免有跌撞,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•育兒喃喃•
《孩子的挑戰or挑戰孩子》

孩子成長過程難免有跌撞,難免會有受傷

那天1.5歲的Pomi,
依舊很急躁的要開門走出去,
沒注意的被門底割傷腳丫,
嚎啕大哭,珍珠般的眼淚滴滴落下。

我蹲下看看她,腳上的鮮血直流,
雖然無比心疼,
只能盡量沒有太多的情緒在臉上,
一直都知道,
父母的安定情緒才能讓孩子不惶恐。

這不是她第一次受傷,
卻是她第一次知道自己受傷了,
一邊哭著臉,一邊手比受傷的地方,
朝著我靠上懷中。

抱起她走向浴室清潔傷口,
還好不太嚴重,
換手給爸爸抱著,
而我準備處理著她的傷口,
帶著心疼的表情跟她說很痛對嗎,
媽媽跟爸爸都在。
再用著不一樣的角度看看她腳趾頭,
幫他吹一吹傷口,
轉移注意力後,她開始緩和哭聲,
傷口也處理好了。

媽媽我心情平靜後,抱一抱孩子

👩我問Pomi:妳哪裡受傷痛痛的呢

👧🏻她:手比著傷口地方 (牙牙說話)

👩我:很痛對嗎,你受傷,媽媽也會難過

👧🏻她:(牙牙說話)

👩我:那為什麼會受傷呢

👧🏻她:手往門的方向比(牙牙說話)

👩我:因為急著要開門出去,
所以被割傷對嗎

👧🏻她:點點頭又比著她的傷口

👩我:那下次是不是要等我們開好門之後,
再走出去呢

👧🏻她:牙牙說話,表示她知道了


往後的每天,她不再如此急躁,
會緩緩的走在門的旁邊,然後等待著,
也不再是直接貼上大門。

也許也是因為她第一次知道自己受傷了,
所以每天她都會不時的比著傷口,
然後與我說說她的心情。

❇️「為什麼我們不阻止孩子呢」

當我們大人說「不」時,
只會有限制的執行,
即使責備或恐嚇都不會有效益。
而這些只能暫時制止惹人厭的動作,
卻經常把衝突轉移到另一個範圍,
更是增加不當的行為。
—《孩子的挑戰》一書

❇️「為什麼我們不處罰孩子呢」

很多時候,父母遇到孩子讓人不悅狀況,
大多會因為心急,而出手打罵孩子
而孩子下次還是會再發生一樣的事件。

我們利用心理學阿德勒學派—
自然結果,
讓孩子從自然結果的經驗,
學會內在自我控制的行為,
而處罰只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受傷。

📝 何謂:「自然結果」
是指在大人不干涉之下,
因行為本身所導致的自然結果,
此結果是孩子事先未預期到的。
例如:不吃飯會導致肚子餓。

一歲五個月的孩子其實懂得的,
比我們大人想像的還要多很多。

可以不用動不動就發怒
也不用一直控制孩子,
也可以好好的引導孩子。

#我們要像孩子般
#因為我們曾經也是個孩子
#正向教養
#即使不容易我們還是要堅持住

照片是11個月時的Pomi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育兒的路上,既不容易,卻又豐盈迷人 曲折蜿蜒,我們一起相互鼓勵,一起長大。 斜槓 兒童初階瑜珈國際師資認證 MamiBuy駐站部落客 泛亞國際-iPan屋合作
View all posts